NEWS INFOMATION
新闻资讯
自动化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哪些?
一、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
1. 数学类
高等数学:微积分、微分方程、无穷级数等,为控制系统建模提供数学工具。
线性代数:矩阵理论、向量空间,用于分析多变量系统和状态空间模型。
概率与数理统计:随机过程、统计分析,适用于信号处理和系统可靠性分析。
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:拉普拉斯变换、傅里叶变换,是自动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。
2. 物理类
大学物理:力学、电磁学、光学,理解传感器、执行器等硬件的物理原理。
工程力学:静力学、动力学,分析机械系统的受力和运动特性(部分院校纳入机械基础课程)。
二、专业基础课程
1. 电路与电子技术
电路原理:基尔霍夫定律、正弦稳态电路分析,掌握电路建模与仿真。
模拟电子技术:半导体器件、放大电路、运算放大器,设计信号调理电路。
数字电子技术:逻辑门电路、FPGA/CPLD 设计、数字信号处理,构建数字控制系统。
电力电子技术:电力半导体器件(如 IGBT)、变流器拓扑(AC/DC、DC/DC),用于电机驱动和电能变换。
2. 计算机技术
编程语言:C/C++(嵌入式系统开发)、Python(数据处理与机器学习)、Matlab(仿真建模)。
计算机组成原理:CPU 架构、存储器系统,理解计算机硬件工作机制。
操作系统:实时操作系统(RTOS)原理,如 QNX、VxWorks,适用于工业控制场景。
计算机网络:工业以太网(如 PROFINET、EtherCAT)、现场总线(CANopen、Modbus),实现设备互联。
3. 机械基础
机械设计基础:机械零件(齿轮、轴承)、机械传动(蜗轮蜗杆、丝杠),结合机电一体化设计。
机械制造技术:公差配合、加工工艺,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机械结构设计。
三、专业核心课程
1. 控制理论与技术
自动控制原理(经典控制理论):传递函数、频率特性(伯德图、奈奎斯特图)、PID 控制,分析单输入单输出(SISO)系统的稳定性与动态性能。
现代控制理论:状态空间模型、最优控制、鲁棒控制,解决多输入多输出(MIMO)系统和非线性系统问题。
智能控制:模糊控制、神经网络、遗传算法,用于复杂系统(如机器人、无人车)的建模与控制。
过程控制:温度、压力、流量等连续变量的控制策略,典型应用于化工、冶金等流程工业。
2. 检测与传感器技术
传感器原理与应用:光电传感器、压力传感器、陀螺仪等,学习信号采集与调理方法。
自动检测技术:数据采集系统(DAQ)设计、误差分析,结合 LabVIEW 等工具实现实时监测。
工业仪表:智能变送器、PLC/DCS 系统组态,构建工业自动化测控回路。
3. 电气传动与运动控制
电机与拖动基础:直流电机、交流异步电机、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与调速方法(如矢量控制、直接转矩控制)。
运动控制系统:伺服电机、步进电机驱动技术,配合编码器实现高精度位置控制(如数控机床、工业机器人)。
4. 可编程控制与自动化系统
PLC 原理及应用:西门子 S7 系列、三菱 FX 系列编程,梯形图 / 结构化文本(ST)设计逻辑控制程序。
集散控制系统(DCS):分布式架构、组态软件(如 WinCC、InTouch),用于大型工业系统的集中监控。
现场总线与工业互联网:PROFIBUS、OPC UA 协议,实现传感器、控制器、执行器的实时数据交互。
四、专业拓展与实践课程
1. 实验与实践
自动化综合实验:基于 MATLAB/Simulink 的控制系统仿真、PLC 实训平台开发(如搬运机器人控制)。
工业实习:参观自动化生产线(如汽车制造、半导体工厂),学习 DCS 系统调试或 SCADA 系统部署。
毕业设计:典型课题包括 “基于机器视觉的缺陷检测系统设计”“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算法研究” 等。
2. 拓展方向课程(根据院校特色)
机器人技术:机器人运动学(DH 参数建模)、轨迹规划、力控制,如 UR5 协作机器人开发。
嵌入式系统:STM32 单片机开发、RTOS 移植,设计智能仪器或边缘计算设备。
新能源控制:光伏逆变器控制、储能系统管理,涉及电力电子与微电网技术。
人工智能与自动化:机器学习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、强化学习在智能控制中的实践。